作為THX認證最嚴苛等級——THX Dominus的全新入墻式揚聲器,IW500是MILLER & KREISEL目前為止最強悍的一款壁掛主聲道,面向容積高達185立方米的大型家庭影院環境。“影音新生活”認為這款產品不僅是MILLER & KREISEL在50周年時推出的技術里程碑,更是一次從聲音還原力到系統靈活性全面進化的作品。
重要特點:
器材規格:
THX Dominus是目前家庭影院認證中門檻最高的一檔,針對的是“大體積空間和長距離聽音距離(可達6米以上)”的系統架構。它要求揚聲器在極高聲壓輸出下依然保持極低失真,并且在軸向、離軸頻響、垂直/水平指向性等多個項目上都有明確標準。IW500通過了THX官方數百項測試,包括頻率響應、聲壓輸出、失真控制等核心環節。
簡單說就是:這是一款能在超大空間中維持真實、精準、沖擊力十足聲音表現的入墻式主力單元。
從結構上看,IW500是一款典型的三分頻設計,單元全部垂直線性排列,這有助于控制垂直頻散,提升水平聲音覆蓋范圍,也讓聲像在不同坐席間保持穩定。這種排列方式,在IMAX或大型Dolby Atmos影廳也常見,能有效提升“定位精度”。官方數據實測靈敏度為92dB(@1m, 2.83V),在中高靈敏度中算表現優異,對于入墻式揚聲器而言,驅動效率已經非常不錯。
在高頻部分,MILLER & KREISEL為IW500配置了一顆1英寸軟球頂高音單元,并加上精密鋁制波導進行指向性控制。無論是垂直安裝還是水平橫放,水平頻散角都能保持一致,這解決了很多入墻喇叭容易出現“指向不均”或“偏聽位模糊”的問題。
中頻部分則由兩顆3英寸Kurt Muller軟球頂單元負責(800Hz–2500Hz),配上淺波導設計,既能維持良好的中頻解析,又具備一定聚焦能力。
IW500配備了兩只8英寸碳纖維振膜低音單元,搭配大磁路系統,目標就是實現強能量、低失真、好控制。值得一提的是,MILLER & KREISEL在分頻器中采用了電容耦合設計(Capacitive Coupling),這讓整個箱體結構比常規被動分頻器更緊湊,音箱整體更薄,同時還能讓低頻響應更扎實,阻抗更平穩,對功放要求也不會太高。
最大聲壓級可達117dB以上,支持的功率放大器范圍為100W–500W,不管是影院主聲道爆發力還是純Hi-Fi系統中表現人聲厚度,它的輸出都具備足夠余量。
MILLER & KREISEL這套分頻系統最大優勢之一是“極平滑”。不管是高中低頻之間的連接,還是頻率響應和極性響應,都維持了參考級的平衡性。這在實際聽感上會帶來一個很重要的感受——耐聽、不刺耳、不疲勞,即使連續看完兩小時動作片,耳朵也不會有明顯壓迫感。這也是MILLER & KREISEL多年在THX、電影混錄和監聽環境中積累的調音基因之一。
IW500的頻響范圍為80Hz–20kHz(±1.5dB),基本覆蓋了人耳最敏感的中高頻段。因此在使用時,建議與一只或多只超低音揚聲器搭配使用,尤其是MILLER & KREISEL自家THX Dominus認證的X15+低音最為匹配,能覆蓋影院所需的極低頻段。
如果在系統中配置為LCR主聲道,建議將分頻點設置在80Hz左右,利用外部超低音承接整個系統的下潛輸出。
“影音新生活”在這么多年的家訪中也發現,在別墅地下室、獨立影音室這些大型影院系統中,入墻式揚聲器已經越來越常見。它最大的優勢,是可以和室內裝潢高度融合,不僅看起來更干凈整潔,還能減少喇叭本體對空間的遮擋,尤其在多聲道配置下,像9.4.6、11.6.6這種全景聲系統,入墻喇叭可以更輕松實現聲道對稱和角度對準,定位感會比地擺喇叭更精準。另外一個好處是,聲源貼墻布置后,對于像Trinnov這類需要精準空間建模的系統來說,更容易建出理想的三維音場。
但入墻也不是萬能的。首先你沒法像落地箱那樣挪動位置去“找聲”,一旦裝進墻里,后期只能靠DSP微調;第二,墻體本身的材質也很關鍵,木質隔墻、磚墻、水泥墻三種聲音完全不一樣,如果沒有處理好低頻控制,很容易出現聲音發悶或共振的問題;第三是熱量和共振,特別是主聲道或者靠近低音炮的聲道,喇叭如果結構不夠扎實,長時間播放可能會有障板松動或者高頻模糊的情況出現。接下來的部分,就要講一下IW500與墻壁的融合為什么可以做得如此和諧。
IW500在這些常見問題上,其實做得挺細。它正面采用整塊鋁合金障板,不只是為了外觀好看,而是直接把箱體剛性做到面板上,一來減少中高頻段的箱體共振,二來對大動態下的結構穩定性也有幫助。我們以前就遇到過一些入墻喇叭,時間久了高頻開始發虛,面板輕微共振,但IW500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扎實。
它的高音單元加了導波器設計,這點很重要。因為入墻喇叭角度通常是固定的,一旦沒有導波器,只要聽眾的位置一移動,那么聽覺上就容易掉高頻,但IW500的水平擴散能力控制得不錯,即便不在皇帝位,細節也沒那么容易被吞掉。而且整個聲學設計里,它也不太依賴墻體去做反射補償,換句話說,即使墻體材料不同,它也有一定的聲學屬性,不會一下子把聲音的重放做得太極限。
最關鍵的,是IW500對于系統整合的友好度。如果你在用Trinnov、StormAudio這種高階處理器,它的頻響和指向特性很容易建模,EQ調整起來非常有效率。這對施工團隊來說是個加分項,因為意味著整體調試時間短,誤差范圍小,系統穩定性強。
我最近一次真正被IW500的聲音能力打動,是在國內一位資深玩家的私人影院中。(關于他家里的影院,我們另外有一篇獨立文章介紹)他在主系統里將原本的部分環繞聲道換成了IW500,配置屬于典型的9.X.6全景聲系統。為了驗證效果,我們挑了幾部音效制作非常出色的大片來播放,包括《壯志凌云:獨行俠》《沙丘2》和《13小時》。這三部片子分別涵蓋了飛行動作、高動態低頻以及復雜槍戰環境,是測試系統包圍感、瞬態響應和定位精度的理想素材。
上一條: 新品 | “把影院帶回家” 2025索尼家用投影新品:P7(VPL-XW5100)
下一條: 沒有了